太极观真---用身心感知世界太极观真---用身心感知世界

太极观真
用身心感知世界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

时光飞逝,感觉历历在目的实修营,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一直想写一些感想的,却因诸多事谊耽搁下来,今天是十月最后一天了,尽管想法还很不系统,但不能再拖了,决定完成它。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1)


我了解到太极观真康老师、杨老师、丁老师们的课程,时间实在是比较短,大概在二个月左右吧,一开始也没有太在意,因为现在网上太极拳教学的视频课程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缺少鉴别能力,只能随缘看看。

但看了几期太极观真的课程后,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些课程里,讲述了太极阴阳的原理,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思想和拳理拳法的有机结合。

以前一直觉得,太极拳应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最好的呈现,但限于学养不足,很难把两者融汇贯通起来,而太极观真的课程,仿佛让我看到了一盏明灯


恰逢此时,太极观真又在苏州西山岛推出了十一假期的实修营。好课程,又在江南水乡,为什么不去参加而实际体会一下呢?

心动之余,又不免思量,既然网上有相关教学视频,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去参加实修营呢,更为关键的是,我只是个初学者,这样的实修营和研修班,适合我吗?

思量再三,还是觉得机会难得,就算学不到太多的东西,去见见老师,了解一下真正的太极拳,也总是好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报名参加,这是缘起

102日傍晚,踏着夕阳的余辉,来到了西山岛。正值用餐时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和康老师一桌。席间听大家聊天介绍,发现来学习的居然大多数是老学员,有的学员居然跟了有四、五年了。我想,能吸引学员们长期追随的教学团队和老师,一定是很值得亲近的师友吧。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2)

103日清晨630到室外晨练六式,我只能依样划个葫芦。之前在视频上看过,动作很简单,感觉模仿很容易。练了一会,康老师召集大家做了一些要点讲解,此时才发现,那些练了两年的学友,居然也有没有做到位的。一下明白,从视频上看感觉很容易做的动作示范,其实很难练习到身上。在放松松开,松而不懈的状态下,以意领动形意相合地进行连续、匀速、缓慢的运行动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不容易。尤其是在上身领动重心缓慢移动和腰隙转动时,更难。不到现场亲身体验纠错,只看视频学习,恐怕只有悟性极高的人,才能学好吧,普通人也许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练习时有问题存在。

这次晨练学习也可以说是第一课的印象,很深切。之后的晨练,依然如此,无极、太极和阴阳变化的规律,在身心上呈现出来,很难,但是很有趣。

其后一天半时间,我们学习和练习的主线都伴随着推手的体验。老师和每位学员进行单推手的练习并进行要领的讲解,讲解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告诉学员怎么推手,而是通过推手,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沉肩坠肘

这种教学方式有很细的体认性,老师在告诉我们沉肩坠肘概念时,通过推手的形方性圆的运行,来让你切实地感受,有没有真正做到沉肩坠肘,有没有真正做到连续匀速缓慢的运行动作。

当你体会到了,也就一下子明白起来,我用文字,很难描述,同样,在视频学习上,也无法体会。这是推手学习的第一层感受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3)

肩肘的放松,只是推手体验的开始,在大家体会到沉肩坠肘后,老师开始让我们加上转腰的动作。“命意源头在腰隙”,腰在哪呢?腰隙在哪呢?当老师轻轻固定住学员的胯部,让学员感受腰部自然的转动时,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腰部在这里,腰隙应该是这样运动的,原来我们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认识腰,也不会转腰啊。

现场的体验式教学,清晰明白,能让学员直接上身,这是推手学习的第二层感受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4)

单推手体验的最后一步是重心的前后移动。重心的移动,我感觉是学习当中最难理解和体认的,它不是我们日常习惯中用交替蹬腿来完成的,要求在虚领顶劲的状态下,用脊柱领动上身来进行重心的移动的,下身腿部的曲伸只是跟随运动。而且在重心移动的同时,转腰,沉肩坠肘,肩肘手的直线移动,要完全同步运行。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周身一家,协调运行,这个,从学友们现场学习练习的情况看,真的很不容易做好。

那么,做这些动作,为什么要用推手来进行呢,在现场实际体验过就很容易明白了,推手可以很清晰地检验,我们的重心、腰、肩、肘手等这些协调运动,是正确的,还是做的不到位的。当做的正确时,我接触对手引动的力是极其轻微的,移动过程是自然顺畅的,几乎是不受对手推力影响的,引进落空是自然而然的;当做的不到位时,则处处有对顶,处处生强力,完全不合于太极阴阳运行规律,不合于动中求静内生外成之定数。

这个不来现场体验,是根本无法感受和学习到的。先辈有言“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诚不我欺也。这是推手学习的第三层感受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5)

104日、5日,除了借推手来进行体验式教学外,老师还重点讲解了机和势、转关、双重等太极拳论或拳理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机也好,转关也好,都涉及太极拳运动中意识运行和意识引领的核心内容,不理解机势,不明白转关,就不可能打好太极拳。而这些,都是内在的意,不明显于外在的形,没有老师亲手指点,是极其容易忽略过去的。双重也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言:“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双重的意义如此重要,到底该如何理解双重呢?通常我们见到的理解,大多数是把重心在双腿间比例的平均分配解释为双重。记得康老师这么评价此解:如果这样,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不双重,何来“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之叹?很明显,双重的理解,肯定不在重心比例的分配上。按老师的说法,在于是否有虚性上。虚能容物,实不能受,重如盆水,能容为虚,轻如针尖,实则为重。个中奥妙,以及在身法中如何实现,实在是个大问题,有兴趣的学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向康老师当面请教啊。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6)

上述种种体验,是练习太极拳的开始,可以让学友们在练拳的道路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具体的练习入手处,还得退回来,从最基础的做起。这次实修营,对研修班的同学,也安排了半天的课,让我们专门跟着杨老师学习六式和八式,对我来说,实在是好。让我这个没有学习过的新人,有了一个入门的机会。六式、八式的作用,简言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包括渐变规律、阴阳相生规律,由易到难,开发松而不懈,形意相合,协调运动,周身一家的能力,对上动下随,重心移动,腰为主宰等等,都有最基本的练习。是打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在这次实修营后,我要认真学习练习起来。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7)

实修营的好处还在于,可以时时和老师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晚上茶叙的时候,是最为轻松也最可以互动交流的时候,听康老师说说传统文化思想,是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启迪人心智慧的事儿。康老师对《周易》、《老子》、《中庸》、《三字经》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每每听来都令人沉醉。比如无极而太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非真无,中藏妙有,有非显形,动静之机。天地一大宇宙,人生一小宇宙,太极运动,全身放松,纯乎自然,因机而动,循阴阳变化规律运行,自然化育而生生不息。人生合于天地自然运行,天人合一而神凝气聚,全形养生之道毕矣。比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性人之初既已俱备而纯乎天然,循天然本性自然之理而生长发育即是道,教育根本即在修道全性。试问天命之性几人能识?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者,皆在于不能穷理尽性也。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图8)

三天半的实修营课程实在是短暂,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无论学拳还是传统文化,都令人意犹未尽,每每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这次实修营,不但体认了太极拳的真知,还结识了许多师兄师姐,得到了他们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内心深处总葆有最真挚的感动。我们的学友中,有位81岁的朱老先生,他硬朗的身体,爽朗的笑容,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开放的心态,让我十分敬佩,是真正用心追求太极拳,追求太极文化,立己达人的典范。这次实修营,得以亲炙各位老师和学友,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传统文化和太极文化的信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太极的视角观中国文化之真谛,我也来啦!

林益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太极观真---用身心感知世界 » “太极观真”实修营感想 | 寅清
分享到: 更多 (0)

太极观真 以太极之理 观天下之事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