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观真---用身心感知世界太极观真---用身心感知世界

太极观真
用身心感知世界

康伟老师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讲:“有”与太极

太极拳名家 康伟   本刊记者 龚建新

龚建新:上一次我们谈了“无极”的概念,知道了我们前人所说的无极是什么意思,也明白了“无极”的实际状态,那么“无极生太极”又是怎么回事呢?

康伟:我经常问一些习练太极拳多年的朋友,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那么“太极”到底是什么?我们打的拳为什么叫“太极拳”啊?这个问题基本上就没人能回答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概念中,“太极”到底是什么意思。与上次说的“无极”概念一样,“太极”要表达的是什么涵义,我们的古人用一个“太极图”要表达出哪些思想,要阐明哪些道理,今天我们就沿着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思路继续进行探讨。

龚建新: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无极图下面,就画了一个太极图(图1),但好像没看见什么文字解释啊,太极图的种类很多,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

康伟:书中有关无极图和太极图的解释文字,都是放在后面讲述的,这不太方便我们阅读。但是,没关系,既然先有一个图了,那我们就先讲述太极图和太极的概念。

龚建新:太极图我们太常见了,太极的概念一般人也都能说出来一些简单的见解。太极和太极图表示的不就是阴和阳的关系吗?就是阴阳相互对立,互为存在前提,并相互转化,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万物负阴抱阳(图2)。

康伟:总体上来讲,太极图表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阴阳概念。但是,如果我们再往深层次上探究,太极是如何来的?为什么“无极生太极”?太极和无极的关系是什么?这人们就未必能说的清楚了。

龚建新:是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康伟:我们讲无极的时候说了,“无极图”就是一个认知模型,其实,这个“太极图”又是一个认知模型了。这个太极图是怎么来的呢?如果我用一张白纸,把“太极图”中间有图形的地方盖住,就留下一个圆圆的边框,你看它是什么?不就成了无极图了吗?现在我把纸拿开,无极图就成了太极图——里面有了一黑一白两种东西!你先不要去管这一黑一白是什么东西,先要理解古人的意思。其实,通过无极图和太极图,古人是在告诉我们,太极里面的东西是在无极这个环境范围中产生的。

龚建新:噢,这就是老子说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说的“有”就是太极吧?

康伟:是的,《道德经》讲的“有生于无”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的意思。不过,这里的“无”并不是真正的什么都没有。我们讲无极这个概念的时候说过,前人是通过对天地这个最大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探究来认识世界的,也是用天地这个最基本的模型做比喻的。天地未生万物之时的本原状态,就是“一天一地空间”,在这个空间还没有产生任何事物的时候,就是空空荡荡,一物皆无,就是那个“无极图”的状态。但这个空间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吗?我们的现代科学已经明确的认识到,天地之间这个空间里有气体、有温度、有磁场、有声波、有光波、有射线,总之,有能量,有孕育生命万物的能量,这些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都在这个“无”的空间里客观存在着,用古人的描述叫“无中有无穷母力”,“无中有无穷变化”,“无中有无穷妙用”,也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经常说的“无”非真无,无中有“有”,一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中,实则有这样多的“有”的存在和作用。而这些看似虚无的“有”的存在,恰恰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万物及万事产生并发展的最基本、最先决的条件。

龚建新:地球上的天地这个空间中,其实是存在着水、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这些最基本的孕育生命万物的条件,这些就是所谓的“有”。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不如火星、金星等,还有月球,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没有这个“有”,所以就没有生命存在和发展。所以,古人讲“无中有有”的意思是,没有这个事物,这个事物还没有产生,即“无”,但是,具备了产生这个事物的条件,即“有”。这也像一个生命的孕育,这个生命诞生之前,这个生命体是“无”,但是,生育他的父母却具备着孕育这个生命的条件,这就是“有”。

康伟:可以这样理解,你这个理解认识很新颖。所以,我们要多学习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才能了解古人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才能和他们对话,才能搞清那时的文字语句在告诉我们些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 内涵是多么的精深和广博,一句“无中有有”,就把对自然世界的根本认识说得清清楚楚了。

龚建新:“无中有有”真是深奥,也比较难以理解。那么,刚才你讲了,既然“无”中有那么多的“妙有”,为什么“太极图”里只有一黑一白两个东西呢?

康伟: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对自然世界观察和认识基础上的传统文化思想,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道至简”。它是在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事物现象中归纳和认知一脉相通的本质和共性,即所谓“一本散万殊,万殊归一本”“世人知万、我独守一”,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根本因素。

龚建新:噢,我明白了,这就是把具体的、纷繁的事物,抽象化了,上升到理的层面、道的层面、哲学的层面,从而用太极阴阳这样抽象的概念来表述,用太极图这个图形来说明。

康伟:是的。刚才我们说的空间中那些“有”,虽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气体有升有降,磁场有引有斥,光波有强有弱,温度有高有低,能量有散有聚……每一种现象都具备着两种不同的性质,也都在体现着这两种不同的性质。万事万物的不同变化和现象,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这两种性质变化的体现而已,古人们就用“阴”和“阳”来表示了这两个性质,并且用黑来表示阴性,用白来表示阳性,所以如果我们给上面说的那些“有”分一下性质,升、斥、发、强、高、散等,就都是阳性的表现;相反的就都是阴性的表现。这样,“太极图”这个认知模型也就出来了,即一个“无极”的状态中有东西了,什么东西呢?有很多,是“妙有”,但不管有多少,它们都只有两种最根本的性质,用一黑一白就都代表了。你把这一黑一白具体到任何的事物上都可以,都会看到两种不同的性质,所以这个认知模型,是广义的,是抽象的,但也可以是具象的,而一阴一阳两个性质,是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最根本的因素,万事万物都包含着这两个根本的性质,阳的性质和阴的性质的不断作用和变化,就产生了事物的变化过程。

龚建新: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太极图,比如最常见的阴阳鱼太极图,还有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太极图。这些太极图为什么不一样呢?

康伟老师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讲:“有”与太极(图1)

康伟:古人画太极图,就像我们现在用一些图示来表达我们要讲的内容一样,是看他要用这个图讲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讲。比如,我们今天这样只讲两种性质的概念,那只要有黑有白就行了,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圆圈,从正中间一道竖线分成两半,一半全黑一半全白,黑白两边相等(图3)。还有的太极图画成了一个长方形,中间分开,一半黑一半白(图4)。其实这些都没错,如果我们拿它来表达今天我们讲的内容,这样的图就够用了,也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但还有一些太极图,里面黑白的形状各不相同,发生了变化,这些图不仅表示了阴阳两性的基本概念,同时还把这两个性质变化的规律也画出来了,内容更丰富,像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就有好几种太极图,我们在后面也会讲到。其实这些图都没错,你要讲什么内容,你就用什么图就可以了。

龚建新:哦,太极图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所以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目的,也就有不同的太极图。太极图表现的是阴阳这两种性质,但我看到很多书里说,太极是阴阳未分、阴阳未判、阴阳混一,既然阴阳还混合在一起呢,一定不像是图中表示的那样黑白分界明显。这又如何理解呢?

康伟:所谓的“阴阳混一”,其实讲的是阴阳两种事物运行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太极态。作为一种图形表述阴阳两种性质的相互关系,发展变化,可以画得黑白分明,但是,实际在事物发展运动中,两种性质是混在一起的,不能分开的,也就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我们讲过“无极态”是什么状态,那么太极态也是一种状态。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阴阳这两种性质在无极状态中的存在,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种性质在什么情况下,就产生“太极”状态了,然后再看看这个状态和我们练太极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龚建新:我记得在上一讲的最后,您说:我们练习太极拳不是练习动作,而是修炼一种状态,通过动作来调整、恢复状态,这是习练太极拳的目的。”您说的这个“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康伟:这个状态就是“太极态”。

龚建新:太极态?这个很难理解。我们练习太极拳不都是在练习套路动作、推手,甚至散手吗?这个“太极态”是什么东西?怎么练习呢?

康伟: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我们的太极拳老前辈不是总强调“太极拳不在于招式、动作”吗?不在招式动作,那么在于什么?在于意识、在于气势。我的理解是太极拳练习的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太极态”。所以,尽管太极拳的动作千变万化,太极拳的流派五花八门,但是,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一样的,都是在练习“太极态”。所谓的“太极态”就是一种阴阳混一、即刚即柔、松而不懈的状态。阴和阳、刚和柔本来是两种状态,但是它们混合到了一起,彼此不能分开,就像水和面搅和到一起,形成了面团。阴阳不能混一,就是单阴单阳。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不能混一,就不会有事物的万千变化,也不会有生命的生生不息。(未完待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太极观真---用身心感知世界 » 康伟老师解读《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三讲:“有”与太极
分享到: 更多 (0)

太极观真 以太极之理 观天下之事

联系我们